连续几个月蝉联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几名
还是和之前一样,我们先打开机舱盖,可以发现轩逸的机舱内线束布置只能说一般,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蓄电池附近的线束给人的感觉太过凌乱了。
再看下面的这张图,发动机线束上预留的插件,使用胶带缠的非常紧。这里我有个疑问,要是装高配的车,光拆这些胶带不得累死吗?
然后看看发动机的搭铁线,这里预留了长度,因为发动机和白车身之间是有相对运动的,需要做长度预留。但是这根负极线太粗,还上了波纹管,造成了端子的挤压。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,发动机上的搭铁片已经变形了,长久下去是有断裂的风险的。不知道设计轩逸的线束工程师是怎么想的,这块我建议改成编织线进行搭铁,现在也有好多车采用铜编织线进行搭铁了,我们线束工程师做设计的时候要开拓下眼界,多学习学习。
下面几张图,看看轩逸蓄电池边上的线束布置,线束自身挤得非常难受,显得太乱了,而且又是一下就能看得到的地方。这块完全可以通过优化包扎物的方式进行改善。
下图主要是说下蓄电池负极柱,可以看到蓄电池负极线束的桩头使用的是铸件,这很好,值得肯定。
然后我们看看轩逸的地板线束设计,可以看到与仪表线束对接的插件使用的是塑料支架进行固定的,这个是趋势。轩逸对插件背部导线的保护使用的是PVC套管,为了装配更容易些。这块地方,其实使用绒布包扎的形式比较多,套管给线束厂生产工艺不好。
然后我想吐槽一下轩逸的接地,那么多接地端子叠加在全部共用一个接地点,这点很不好,不利于打紧,可能扭矩达不到,这在设计中是不允许的。
另外的,地板线束的包扎真的好丑,线束做不直。
看下面的门线,扬声器使用海绵包扎进行防噪,这点值得肯定。然而主干上这个与钣金边缘直接硬干涉了,可能会觉得两边都有固定,没有相对运动没有关系。但是这个在装配的时候容易磨破,给总装工艺带来挑战。设计当中应该加以避免。
总结一下,日产轩逸的线束设计不是很给力,感觉整车线束就像是小作坊的线束厂生产制作的,不是很好。大家认为呢?
结尾福利:
线束工程师微信群越来越活跃了,想加入我们吗?关注公众号“线束工程师”,回复进群即可。